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注册制不容混水摸鱼 负债增加利润下滑 思必驰折戟科创板IPO_实时焦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3-05-29 06:12:30

近日,据上交所公开披露信息显示,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必驰”)上会首发未通过。上交所认为,思必驰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相关信息披露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相关规定。结合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意见,上交所决定对思必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予以终止审核。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尽管思必驰报告期(指2020年至2022年)内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连续亏损,三年亏损累计超7亿元。而和同行相比,思必驰的营收规模较小、市场承压较大。尽管思必驰曾预计大概2026年能够扭亏为盈,但其假设条件包括“本次公司首次公开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成功,募集资金顺利到位”等,多重因素导致思必驰此次科创板IPO折戟。

扭亏为盈能力存疑


(资料图)

据招股书介绍,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10月,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智能语音语言技术的底层研发、产品应用的设计开发与销售。目前公司已形成涵盖信号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等闭环人机对话的完整技术链条。

报告期内,思必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672.39万元、30743.31万元和42320.5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6.36%、29.87%和37.66%,持续增长。但反观思必驰的归母净利润,报告期内分别为-17956.50万元、-29758.70万元和-26373.78万元,三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在现金流方面,思必驰同样也不乐观,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129.67万元、-26263.85万元和-25974.09万元,持续流出。

在2023年第34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上,上市委重点关注了思必驰的经营能力。具体来看,上市委要求思必驰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同时结合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实际上,在思必驰IPO过程中,公司经营能力屡次被问询。首轮问询中,监管层关注的第一大问题便是持续经营能力;在第二轮问询中,监管层关注了思必驰预计持续亏损的问题。

为何会存在如此大规模的亏损呢?《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思必驰的期间费用远高过同期营业收入。报告期内,思必驰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内的期间费用分别为41066.96万元、57129.66万元和57777.76万元,分别为当期营业收入的173.48%、185.83%和136.52%。

思必驰投入了大量费用用于产品研发,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20419.52万元、28669.50万元和31332.84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6.26%、93.25%和74.04%。不过,截至2022年末,思必驰的研发人员为663人,相较2021年末的720人减少了57人。

对于思必驰持续经营能力,监管层聚焦的重心是何时才能扭亏为盈。思必驰称,基于行业数据和公司管理层的测算,公司具体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约为2026年左右。不过记者注意到,思必驰未来实现盈利所依据的假设条件中包含了“本次公司首次公开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成功,募集资金顺利到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并完成预期效益目标”等。而现如今,随着思必驰IPO被否,上述条件无法达成,其盈利之路难度或将增加。

营收规模低于同行业公司

除了持续经营能力外,上市委还要求思必驰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尽管报告期内思必驰的营业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和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在招股书中,思必驰共列举了寒武纪、虹软科技、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和云天励飞等5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5家公司营收规模均大于思必驰。

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寒武纪营业收入分别为4.59亿元、7.21亿元和7.29亿元,虹软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83亿元、5.73亿元和5.32亿元,科大讯飞营业收入分别为130.25亿元、183.14亿元和192.30亿元,云从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7.55亿元、10.76亿元和5.25亿元,云天励飞营业收入分别为4.26亿元、5.66亿元和5.46亿元。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根据IDC报告,思必驰自2021年起,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排名保持第四。2021年,科大讯飞、阿里、百度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约为11%、7%和6%,思必驰则为3%。

不过,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用户流量抢占市场份额,市场参与者众多,但不同服务商布局多样化,呈现差异化竞争;另根据亿欧智库的报告,科大讯飞和思必驰都在金融、教育、医疗、政务、家居、车载领域进行了布局。思必驰招股书坦言,未来如果行业头部其他竞争对手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或采用竞争策略进入公司的既有优势市场,将对公司未来收入增长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导致公司的收入增长率或产品毛利率下降。实际上,报告期内,思必驰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9.74%、58.15%和57.91%,呈下滑趋势。

此外,截至报告期各期末,思必驰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8.15%、47.24%和75.30%,逐年大增。在尚未盈利的情况下,截至2022年末,思必驰的短期借款为21078.13万元,应付账款为7610.10万元,而同期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有12544.96万元。此次IPO,思必驰欲募资10.33亿元,其中有3亿元欲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思必驰坦言,公司当前融资渠道相对有限,财务成本相对较高,资金压力较大。由于思必驰未顺利过会,其资金压力或将持续。

部分专利为转让所得

作为一家拟冲刺科创板的企业,在IPO过程中,思必驰的核心技术自然备受关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思必驰获得授权专利657项。招股书显示,思必驰与上海交大存在合作研发。2020年7月,思必驰与上海交大等相关方签订协议,将合作研发产生的由上海交大独有的专利权及其与公司共有的专利份额转让给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9月,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将68项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转让给思必驰。

对此,首轮问询中,监管层要求思必驰说明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向公司转让的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与公司核心技术的关系,公司核心技术独立性体现;相关知识产权先转给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再转回公司的原因。

思必驰回复称,公司自2013年开始与上海交大开展长期合作,2015年8月正式开始筹建联合实验室,思必驰与上海交大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的原则,商议决定联合建立和运作“上交大-思必驰智能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

根据2021年8月签署的合作协议,在上述研发合作中,思必驰将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或产品研发通过联合实验室以具体项目的形式委托上海交大研究和开发。思必驰将在联合实验室派驻研发人员,与上海交大的专家和同学共同进行联合研发。协议还约定,由联合实验室经费支持的项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由双方共同享有;思必驰对协议下所有活动产生的项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所开发原型系统及相关技术文档和资料(电子资料)、文章和专利、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等,享有在商业领域的独占、排他性使用权。

思必驰还表示,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向公司转让的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主要集中在偏向基础原理和模型结构的一部分方向的感知认知核心算法,尤其是以语音识别、声纹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管理为主,还有少量的以本地端侧识别优化为目标的模型压缩算法。上述从上海交大继受的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主要应用于公司的基于唤醒词的智能硬件身份验证、智能大屏的文字内容显示及处理、智能硬件唤醒词定制、智能手机声纹验证中的防止语音仿冒攻击、全链路对话系统服务等技术。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