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视点!“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能成网红IP吗?(组图)

来源:大皖新闻    时间:2023-03-31 22:05:06

大皖新闻讯 芍陂(què bēi),你能正确读出这两个字吗?


(资料图片)

这是“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的古称,位于淮南寿县,比都江堰还早300多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安丰塘,已有2600多年历史,如今头顶“金字招牌”,却难留住八方游客。在各地文旅局长纷纷“出战”,热热闹闹打造网红IP,大力推动文旅发展的当下,安丰塘多少有些冷清寂寞。

庆幸的是,当地已意识到安丰塘蕴含的文旅价值,正积极谋划打造新地标。顶级的安丰塘,能成为顶级IP吗?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

传说成了非遗

3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区驱车60多公里来到寿县安丰塘,登塘堤远眺,堤坡上绿树婆娑,塘面上碧水荡漾,烟波浩渺,安丰塘尽收眼底。

赵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寿县安丰塘畔,现任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安丰塘故事传说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的祖母和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故事篓子”,赵阳自小在“故事堆里”长大,对安丰塘神奇的传说更是耳熟能详。

赵阳在安丰塘管理处工作时,痴迷于安丰塘传说的收集整理,进而汇编成册,使安丰塘的传说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名录。

安丰塘

午后的阳光下,走在安丰塘堤坝上的赵阳总能想起老人们留传下来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但由于孽龙作祟,致使当地久旱不雨,孽龙被罚下凡间思过。孽龙摔落凡尘后,被百姓肢解。太白金星扮成乞丐到安丰城内探访,发现只有李直家没有吃龙肉,于是对李直说“当你看到城内大殿门前石狮子眼睛红了的时候,就赶紧搬到城外去住”,说完就不见了。

李直便每天去看石狮子的眼睛,等到七七四十九天,石狮子的眼睛果真红了,李直一家便连夜搬家。由于走得匆忙,忘记将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带走;走出城北门,慌乱中又把铁锅掉在地上摔烂了。

天刚亮,安丰城就在倾盆暴雨中陷落,安丰城变成了安丰塘。在塘中,只有李直家那只被忘记带走的老母鸡蹲着的地方没有陷沉,这就是今天塘内的“老母鸡滩”,而李直家铁锅摔碎的地方,被后人称为“锅打店”。

安丰塘碑亭

孙叔敖的杰作

在安丰塘碑亭北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那是孙叔敖纪念馆。纪念馆里有芍陂史迹陈列馆、孙公祠等。

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纪念馆

寿县水利局副局长徐剑波介绍,安丰塘古称芍陂,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汉书》载:“楚令尹孙叔敖作芍陂,灌田万顷。”

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时期(公元前601-前593年间),正是楚庄王称霸的关键时期,楚庄王一方面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欲问鼎中原;一方面向东边的淮南扩展领地,与吴国抗衡。为巩固楚国的东疆,孙叔敖组织人民在淮南地区大修水利,在孙叔敖修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芍陂。

芍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徐剑波介绍,芍陂灌溉工程系统主要包括蓄水工程、环塘水门、灌排渠系及配套设施、防洪工程四大部分。芍陂创建以后,改变了当地无雨则旱、多雨则涝的局面。因为芍陂产生的巨大灌溉效益,楚庄王之后,淮北淮南一带逐渐成为楚国又一个经济政治中心,春秋末期这里已形成了早期比较繁荣的城市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登塘远眺,你会发现,芍陂灌溉工程布局合理,设计巧妙,至今还大体保持着古代的工程结构。如今,堤长26公里、水域面积3400公顷的安丰塘,仍灌溉着淮南地区的广大农田,在促进寿县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孙叔敖纪念馆

首个农业“双遗产”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安丰塘从历史深处走来有2600多年,而今已从寿县走向世界。

在安丰塘碑亭里,有一块寿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立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安丰塘记》,记录了安丰塘的历史。

安丰塘历史文化厚重,在中国灌溉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故有“芍陂归来不看塘”之誉。1973年,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到芍陂考察,惊叹为“天下第一塘”。1988年,安丰塘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安丰塘启动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寿县安丰塘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游玩。

徐剑波是芍陂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程参与者之一,当时他任寿县水务局副局长。经过26个月的申报,终于在2015年取得成功。

在安丰塘碑亭东边,记者看到一块石碑上用中英文刻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芍陂”字样,草书书写的“芍陂”二字格外显眼,边上还用小字刻着“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三日。

记者了解到,芍陂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个月后,2015年11月17日,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会上,芍陂及灌区农业系统成为安徽省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由此,安丰塘也成为安徽省首个农业“双遗产”。

孙公祠

“芍陂因其悠久性、独特性和功能的完备性,而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徐剑波说,芍陂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据《安徽通志·水系稿》载,芍陂有三源:“一淠水,今湮塞;一淝水,今失故道;一龙穴山水”。芍陂承蓄南来充沛水源,居高临下,向西、北、东三个方向灌溉田地,衔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它的创建,为后起的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芍陂因地制宜,工程体系完善。淮南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又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密集地区之一,年内年际降水量分布不均,变化幅度大。出于减少旱涝灾害、保障灌溉用水、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芍陂在低处修建陂塘,上游引水入陂,陂周利用原有河沟适当加修灌溉排水,下游泄水入肥、沘水达淮,形成兼有引、蓄、灌、排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

目前,芍陂及灌区农业系统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期望申遗成功。

每天都有游人慕名前往参观安丰塘。

新地标的期待

金字招牌下的安丰塘,却很难留住八方游人。

“早就听说寿县有个安丰塘,我们坐了很长时间的车到安丰塘,想切身感受‘天下第一塘’的风韵,却有一点失望。”3月24日,蚌埠的李先生在参观安丰塘孙公祠时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安丰塘缺乏核心景区,周边景点体量较小,可参观的内容少,不用半天就看完走人了。

记者了解到,淮南已意识到安丰塘的文旅融合重要性,淮南市政协于近日召开了《芍陂(安丰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孙公祠

在这份《芍陂(安丰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初稿中,对芍陂的未来,从总体布局、产业支撑等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谋划。

未来的安丰塘,将打造一塘、两环、四组团、十六景,利用“文、旅、生、农、工、遗”核心资源,打造泛文旅产业体系,实现“农文旅+”联合发展的带动模式。

其中,文化旅游体验带则以环塘堤坝为依托,提取文化元素,从体验的角度进⾏历史叙事和⽂化感悟;文旅产业融合带以文化赋能促进文旅产业的迭代更新,深化各次产业间的多元多层次的深度融合;在景点设置上打造石马望古塘、老庙木塔、燕舞渡槽、古道流觞、石马风情街、老庙集商业街等。

淮南市政协主席蔡宜骅在研讨会上表示,市政协将积极推动这次研讨会成果转化,不断擦亮“天下第一塘”的金字招牌,通过景区的打造、内容的丰富、服务的配套,带来更多的文旅消费。

安丰塘何时不再寂寞?我们期待着。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